如何加强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管理

网上有关“如何加强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管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加强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管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材料仅供参考

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有政府或者社会力量兴办的,以土地

或农业设施为载体,通过引进吸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新技术、新成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起着示范带动作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一定代表性的种养业基地或者

园区。现结合万州区的实践,就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展开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作用

  创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帮助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加速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对健全农村社会化体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具有独特作用。

当前,万州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以示范的方法普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传播农业生产信息和先进管理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效果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科普示范基地在技术、资金、品种、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示范带动作用强。九池乡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应

用高新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内引外联引进名优品种,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争创无公害蔬菜品牌,该基地被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

“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二是转变了思想观念,提高了服务水平。调查表明,示范基地能不断健康发展,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思想观念转变

了,他们已经从过去勤劳致富的观念逐步转变到依靠科技致富的认识上来。甘宁果桑科普示范基地依托重庆三峡农科院,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引

进国内外优质新品种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

三是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特色产业和示范效应。万州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大都从事蔬菜、

林果、特种养殖等产业,各科普示范基地对周边农民进行培训,并为技术引用者提高指导和咨询服务,或者组织农技协和合作社会员开展观摩学习。农村科普示范基

地通过试验和示范,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积极跟进仿效,从而影响到更大更远范围的群众参与。随着这些基地经济效

益的稳步产出,获得的收益又投入到再生产,并示范和带动了周边农户不断投入到这些产业,基地也随之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具有一镇一品的

良好态势和示范效应,例如铁峰乡猕猴桃科普示范基地、李河镇金菜篮蔬菜科普示范基地、余家镇山羊科普示范基地等。

二、存在的问题

1.规范化建设管理有待加强。不少基地属自发式建设,科协组织与基地的结合度还不强,多属于技术指导型,或一般性联办;科协组织和有关部门在管理上还应进一步强化。

2.科技含量和规模效益不高。全区科普示范基地上规模的一般占地面积在1000——3000亩,规模效益不够突出。科普示范基地的整体科技水平还不够高,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且产业范围较狭窄,从生产领域到加工、保鲜、储藏、服务等环节少,农产品增值效应还不明显。

3.科普条件和功能不够完善。各级政府和科协组织在科普经费投入上不足,许多科普示范基地设施不够完善,科普功能不够健全,科普计划和活动开展不过持续、深入,示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三、促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快速发展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科协组织要加大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科协系统要进一步发挥联系广、信息多、人

才聚集的优势,加强与基地的联系,通过科技周、产学研互动等活动为基地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及时将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到科普示范基地,聘请

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为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科普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更新品种,提高示范基地产品的科

技含量,带动农民致富。此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从贯彻落实《科普法》、支持农村科普事业这一高度,制定有关扶持优惠政策,对基地在贷款、加工、运

输、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政府在财政经费中给予一定投入,促进基地健康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指导管理力度。各级科协要建

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在申报、评选、扶持、管理、奖惩上明确要求,特别是基层科协在平时的建设中要加强与基地的密切合作,经常为

基地提供有关技术、品种、成果、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指导服务,使得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建设轨道。各级科协要加强对示范基地的指导,促进其

健康发展。帮助并指导科普示范基地建立健全有关章程和规章制度,使其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同时帮助基地在不断创新机制、取得实效上下工夫。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宣传力度。科协在宣传科普示范基地时要从抓典型入手,选择能代表本区县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和产业特色的典型,通过

专题报道、推优评选、产品推介等形式,宣传科普示范基地在全市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宣传科普示范基地的科普功能、经营管理经验、产品特

色和科技含量,努力打造新的科普示范基地的品牌,提高其在全市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为科普示范基地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是完善健全科

普设施,努力发挥示范教育功能。在科普示范基地建立健全一支热心科普事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积极承担各种科普示范项目和科普工作任务,努力向农民开展丰富

多彩的科普活动;并结合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基地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等方面的作用,

不断提高农村科普工作示范水平。

第一条 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科学技术普及(简称科普)是指广泛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活动。第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科普活动适用本条例。第四条 科普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长期、稳定、有效发展,面向经济、面向基层、面向公众,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第五条 禁止以科普名义进行反科学、伪科学的活动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七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科普工作的规划和计划的制定、综合协调、政策引导、督促检查,并组织条例的实施。

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在校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并会同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全市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

其他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科普工作。第八条 各级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组织开展日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

市科学技术协会参与制定全市科普规划和计划。第九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全市科普规划和计划,并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科普活动。第十条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传播媒体应当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所的建设纳入本级市政,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根据科普事业发展的需要,建设以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科普场所。

政府投资建设印以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科普场所不得改作他用;确实需要改作他用的,应当经过其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批准。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少年宫、文化公园、儿童活动中心、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等场所,应当利用其科普资源,配套科普教育设施,开展科普活动。第十三条 鼓励和支持境内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在本市投资兴建科普场所。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的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娱乐等场所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组织,利用其科普资源或者向社会开放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场馆及其设施,开展科普活动。第十四条 科普场所可以与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合作,结合宣传科技成果、传授生产技术等内容开展科普活动。第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科普场所,可以申请由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以下简称市科普基地):

(一)具备一定规模的能够开展科普活动的场馆及其设施;

(二)提供定期更新的科普、资料展示与可供实践的设施;

(三)配有专职讲解人员和辅导人员。第十六条 市科普基地的认定,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对市科普基地定期进行复评,不符合条件的,按原评定程序取消其市科普基地资格。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参照公益。教育事业政策对市科普基地给予支持,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全市性大型科普活动优先安排在市科普基地进行。第十八条 市科普基地应当配合市重大科技(科普)活动计划的实施。

市科普基地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应当优先安排,并给予门票、场租等优惠。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按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增加。

市级科普经费每年按下列规定安排:

(一)在市自然科学事业费中划拨不少于3%的科普经费,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安排使用;

(二)在市教育费附加中划拨不少于1%的科普经费,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使用;

(三)市财政部门按规定划拨的科普专项经费,由市科学技术协会掌握使用。

区、县级市科普经费可参照本条第二款安排使用。第二十条 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安排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科普工作。第二十一条 以科普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各级各类科学技术社会团体等科普组织,可以向政府及有关部门申请科普活动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境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资助。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对其从事科普创作、参加科普学术交流、进行科普研究等活动的人员,应当给予支持。

关于“如何加强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管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谷双的头像
    谷双 2025年10月28日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谷双”

  • 谷双
    谷双 2025年10月2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加强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管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加强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管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 谷双
    用户102810 2025年10月28日

    文章不错《如何加强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管理》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朴顺网@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