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勇气
白求在英国举行的那次相当拘谨的军人午餐会上,大家准也不认识谁。我坐在一个美国伞兵身边。他是第101空降临——一巴顿英雄部队的,约摸二十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缓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他开头有些怯生生的,不很健谈。但是过了不久,他的拘束消失了,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白求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进攻法国前24小时),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了伞兵,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天差不多亮了,老早已经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他吹响了用以集合队伍的尖声警笛,却得不到任何响应。焦虑不安的几分钟过去了,他再吹一遍,还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于是知道原定计划出毛病了,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陷落在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了。
白求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的、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里的一堵五墙附近。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那是专为应付这种紧急状况而学的。
白求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显然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白求“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白求“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白求“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白求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降落,而这一间又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
了出来。
白求那位仅仅是由于藏起美国人而犯罪的法国农民,在被拉出厨房的时候,想要招呼他妻子一声,但是一个德国士兵一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说不出话来了。德国人命令他
站到院子里,他并没有受到审讯,也不能向妻儿说一声再见,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就被当场枪毙了。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白求德国士兵知道怎样发落敢于掩护敌人的法国老百姓,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他们的这个美国俘虏,却显然有一场争论。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
白求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由此望去,可以看到田野边缘的那片树林。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白求德国人发现他逃走了。他们一边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一边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白求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白求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拼命往回跑,避开一棵又一棵的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跑过了棚屋,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杀害的法国人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又一次来到这户农家,敲响了房门。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白求“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白求“哦,当然啦。快!”
白求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法国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是呆在那儿的。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白求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
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白求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
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了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个勇敢机灵的孩子。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白求“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
有个9岁的美国小姑娘,一天,大人告诉她,上帝创造万物,没想到她却脱口而出:“我拥有的一切都是中国制造的。”这是飞虎队王牌飞行员迪克·罗西讲述的一个小故事。用它来说明中美两国间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是再贴切不过的了。然而,经贸关系的加强毕竟刚刚才载入中美关系史册。早在60多年前,两国人民在二战期间共同谱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友谊之歌。直到今天,特别是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这段深情厚谊仍屡屡被后人忆及,得到了广为传颂。
上世纪40年代初期,正当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几百位像罗西一样的美国志愿者,在陈纳德将军(1893-1958)的领导下,组成美国志愿航空队奔赴中国抗日前线,同中国军民并肩战斗。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志愿航空队被并入美国空军,继续在华对日作战。这支驾驶着鲨鱼头形战机的航空队一直以“飞虎队”的威名著称于世。
今年9月,在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整整60年之后,90岁的罗西再次来到中国,同来的还有战友大卫·海沃德等。这虽不是他们战后首次故地重游,两位老战士却依然有感于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我对你们的国家充满钦佩之情,”海沃德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激动地说。“你们在各个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出色,在建设国家方面,在发展经济体制方面,在贸易关系方面,以及在各个时期同美国的友谊方面都表现不俗。”
海沃德表示,今天中国的城市同上世纪40年代相比真可谓是不可同日而语。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宽阔的大道、现代化的交通系统,都令他赞叹不已。
--------------------------------------------------------------
往事难忘
美国“飞虎队”老兵在武汉黄鹤楼撞响吉祥钟,祈祷世界和平。周国强 摄
罗西是1939年秋参加美国海军,开始接受航空训练的,那时他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机械专业,离毕业还有一年时间,他因而未能完成大学学业。1941年,罗西加入飞虎队,来到中国。
海沃德介绍说,日军袭击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之后,美国举国上下抗议声响成一片,很显然,几乎每个身强体健的美国人都会被征召入伍。他说,人们都将其视作一次机遇,因为志愿参军既能为国效力,又可以学到新本领。
“对我来说,我一直想学开飞机,所以当时我对自己说,这是个学开飞机的好机会,”他回忆道。“我觉得出国去中缅印地区肯定会是一段惊险的经历,后来证明确实如此。”
罗西补充说:“当我们知道我们要帮助中国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我们都为此感到自豪。”
当时的客观条件极其有限,但美国志愿者同中国军民密切合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当时飞虎队的飞机是中型战斗机,一般只能飞行六七个小时,作战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另外,飞虎队的战机也无法像今天的飞机那样在云层之上飞行。
海沃德说,恶劣的天气条件和落后的导航系统使飞虎队损失了不少飞机。飞机失事之前,机组人员不得不弃机跳伞,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依赖当地的中国人才能重返基地。“上帝保佑,许多美国战士在中国人的帮助下返回了基地。”他说。
“那些日子里,我们非常非常依赖中国人民,”海沃德坦言。“他们为我们建机场,为我们提供食物,替我们守卫飞机。他们还专为我们开了一些小饭馆和裁缝店。”
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左)同飞虎队员们在中国昆明机场。新华
他说,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人建立了一个被称为“中国网络”的空袭预警系统。该系统由大量人员、无线电设备、电话、电报线路等组成,向美国航空队提供至关重要的情报。
美国航空队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罗西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昆明、桂林的年轻人用鲜花、柑橘向他们表示谢意的情景。“那些事情你怎么都忘不了,它们会让你更加热爱中国人民,”罗西说。
海沃德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飞虎队当年所取得的一次胜利。1944年4月,海沃德所在的中队得到情报,日军已在泰国清迈集结了大量战机,意欲空袭昆明。上级命令他们中队立即飞往清迈,在日机起飞之前,将其摧毁。据估计,日军对昆明的空袭一旦得逞,将会造成巨大伤亡和损失。这一次,飞虎队员们超常飞行了10个小时,成功得在清迈机场炸毁了日本飞机,粉碎了日军空袭昆明的计划,而“飞虎队”仅仅损失了一架战机。“我们使昆明免遭空袭,大家都觉得给中国人民帮了大忙,”海沃德说。
除了直接同日本空军作战之外,飞虎队还参与了空运军用物资的行动。空运航线跨越喜马拉雅山,穿梭在海拔3000到6000米的山峰之间,因而被称为“驼峰航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艰险的一条航线。尽管如此,罗西到战争结束为止,至少在此航线上飞行了735次。
罗西回忆说,陈纳德将军离开重庆的时候,为他送行的当地群众人山人海,汽车无法开动,竟然被周围的人们一直推到机场。“这表明了他们的感激之情,”他说。“我想陈纳德将军生前从未忘记那一天,我们也不会忘记。”
--------------------------------------------------------------
铭记教训
二战结束后,罗西在加利福尼亚创立了一家名叫“飞虎航线”的货运航空公司,他在这家公司当了25年的飞行员。罗西现任美国飞虎协会主席,是美国王牌飞行员协会会员。
海沃德则选择了另一种职业生涯。战后他进入一所很有名的工科大学学习石油工程,并取得硕士学位,退休前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回首往事,海沃德由衷地渴望世界和平,呼吁各国之间应友好相处。他说,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得出的一大教训就是,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各国人民应该,也完全可能彼此友好。“据我观察,中国人一般都是很友好的,我们也愿意对你们以朋友相待,”他说。“双方都明白,和平相处当然要比反其反面要好得多。”
海沃德指出,美中两国在二战时期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独霸西太平洋地区的贸易,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参与。
“他们需要石油、纤维等资源,为得到这些资源不惜发动战争,尽管日本国内有些人也知道战争是不可能获胜的。美国当时有着巨大的工业潜力,我们最终战胜了他们,”他说。
海沃德同时表示,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明智,懂得如何通过贸易关系和人员互访来避免战争的爆发。
海沃德有3个儿子,4个孙子孙女。老人很乐于同亲人们分享自己在战争期间的种种经历。他告诉记者,2000年来中国的时候,他带上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那次中国之行令他非常满意,他的子孙们在中国过得也很愉快。
“我经常向他们讲起我那时的亲生经历和我从战友们那里听说的事情,”海沃德说。
此外,作为第22轰炸机中队协会的财务秘书,海沃德搜集了许多协会会员们提供的飞虎队故事,并出版了书籍和录像带。
满怀着对中美历史友谊的珍视之情,海沃德驳斥了关于当前中美关系的负面论调。“我感觉不到任何敌视,感觉不到任何关切。两国都是经济强国,发展态势都很好,”他最后说。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让友谊延续下去,我们同中国人是多年知交。我们又是贸易伙伴,同中国这样的国家进行贸易是件重要的事情。”
-------------------------------------------------------------
几个有趣的世界历史战争小故事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是法国西北部著名的历史和文化大区。这一地区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
它北临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600公里。连绵数百里的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
以下则是“诺曼底登陆战”的详细情况: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国和英国的2390架运输机和846架滑翔机,从英国20个机场起飞,载着3个伞兵空降师向南疾飞,准备在法国诺曼底海岸后边的重要地区着陆。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的开始。
黎明时分,英国皇家空军的1136架飞机对事先选定的德军海岸的10个炮垒,投下了5853吨炸弹。天亮以后,美国第八航空队又出动了1083架轰炸机,在部队登陆的前半个小时,对德军海岸防御工事投下了1763吨炸弹。接着,盟军各种飞机同时出动,轰炸海岸目标和内陆的炮兵阵地。5点50分,太阳已经升起来了,盟军的海军战舰开始猛轰沿海敌军阵地。诺曼底海滩成了一片火海,地动山摇。
进攻部队由运输舰送到离岸7到11英里的海面,然后改乘大小登陆艇按时到达预定攻击的滩头。跟在后面的是运载重武器和装备的大型登陆艇。
盟军选择的登陆地点诺曼底海滩,位于法国的西北部,从东到西有5个滩头——剑滩、朱诺滩、金滩、奥马哈滩和犹他滩,全长约50英里。登陆计划第一批进攻部队是5个师,每个师占领一个滩头。
6点30分,美军开始在奥马哈滩和犹他滩登陆。美军第七军第四师在犹他滩没费多大劲儿就登上海岸了,只遇到断断续续的炮击。3个小时内,他们就肃清了守卫这个地区的敌人,后续部队和装备也源源运到岸上。但在奥马哈滩,美军第七军第一师的情况并不妙。大浪,晨雾,加上硝烟弥漫和侧面的气流,把部队折腾得精疲力尽,登陆时又遭到敌军炮火的袭击。一时间,死伤的士兵布满了海滩。而下一批进攻的部队也遭到同样的不幸。在这危急关头,美军两个突击营用绳梯爬上了海岸上的悬崖峭壁,夺取并摧毁了敌人的一座炮台。但是敌人继续猛烈射击,把美军阻挡在海滩边上。美军第一步兵师长许布纳当机立断,要求海上的驱逐舰冒着可能杀伤自己人的危险,向德军炮群和火力点进行近距离的轰击。驱逐舰的大炮果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不一会儿,工事里的德军就举手投降了。经过美军第一师的艰苦血战,终于占领了一条纵深不到两英里的滩头阵地。
英国第二军团的第五十师于7点20分开始在金滩登陆。他们开始遇到一些困难,但逐渐摧毁了德军的抵抗。到黄昏时,他们进入了内地5英里。
在朱诺滩,加拿大的第三师在肃清滩头的德军之后,进展最快,当晚就到达了冈城——贝叶公路。
英国第三师在剑滩上也遇到激烈的抵抗。黄昏时,他们就同空降的第六个兵师会会了。
当天傍晚,盟军已在欧洲大陆建立了牢固的立足点。伤亡人数比预计的要少。有将近10个师的部队连同坦克、大炮及其他武器都上了岸,后续部队也源源而来,不断扩大盟军对德国守军的优势。盟军的诺曼底登陆成功了。
希特勒吹嘘他的长达2500英里“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为什么不堪一击呢?原来每年6月,英吉利海峡总是狂风大作,恶浪滔天,舰只行驶艰难。德军在西线的大部分将军都认为在这个气候恶劣的6月里,盟军是不会发动进攻的。6日凌晨2点左右,驻守在巴黎的德军总司令部接到报告说,有美英空降师着陆,看来像是一次“大规模行动”。但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却认为这是盟军声东击西的手法,并不在意。接着,西线德国海军部队又向总司令部报告说:据海岸雷达报告,荧光屏上有大量黑点,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向诺曼底海岸进发。而德国西线的参谋长却回答:“什么?在这样的天气里?一定是你们的技术员弄错了!也许是一群海鸥吧?”后来,当他终于看到形势不好,请求希特勒出动两个装甲师去对付盟军空降师时,希特勒却禁止动用他的这支战略预备队。希特勒还是坚持认为这只是牵制性的佯攻,认为盟军一定会在加来地区登陆。
希特勒中了盟军总部的疑兵之计了。在诺曼底登陆以前,盟军伪装集结了一支舰队,发出大量电讯,造成假象,好像盟军总部设在英国的肯特郡;又让以勇猛著称的美国巴顿将军在肯特郡街头散步,而德国情报人员正断定他是盟军总司令。在进攻前夕,英国飞机又撒下大量的锡箔片,使德军的海岸雷达上显示出,好像盟军的一支舰队向东驶去,开往加来。
为了严格保密,整个英国南部已同英国其他地区断绝了一切交通,成了一个大兵营,盟军为“霸王行动”在这里塞满了堆积如山的军事装备和物资。为了防止泄密,英国政府还中止了英国同外国的一切外交关系,撤消了沿岸的正常航运,把所有船只用于“霸王行动”的运输,使得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在调动集结军队上,没有任何妨碍。英国政府在这个地区设置了警戒线,任何人未经许可都不得穿过警戒线。每一座帐篷,兵营,停车场和每一支部队,都仔细地标志在行动的指示图上。每一支部队的预定行动都作了准确的安排。这支在诺曼底登陆的军队是庞大的,拥有盟军陆海空三军287万多人,战舰6000多艘,飞机1.3万多架。这么大的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德军竟丝毫不知。
为诺曼底登陆进行的准备工作是巨大而复杂的。改进了许许多多的装甲车,有供清理海滩的压路机,有在布雷区开道的装有扫雷器的装甲车,有供跨过沟渠的装甲便桥等,甚至还制造了两座人工港口,以便登陆部队卸下装备物资之用。对于进攻目标的地形侦察,早在一年之前就开始用飞机拍摄从荷兰到西班牙的海岸线,特别是从1944年4月到6月,共出动飞机侦察4500架次。此外,还有法国地下抵抗组织提供的数以千计的情报。这样,德军在欧陆沿海的防御工事、桥梁、机场、沼泽地区、仓库、公路、火车站等等,都被盟军弄得一清二楚。每一个登陆部队负责人带着的作战计划上,连树木都标了出来。
到6月12日,盟军在诺曼底的几个滩头已经连结成一条阵线,后续部队源源而来,军需物资不断增加,这些,都保证了诺曼底登陆的成功。8月19日,盟军占领了塞纳河西岸的芒特。这一天,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解放了自己的首都。8月25日,艾森豪威尔指挥的法国第二装甲师从巴黎南门和西门进入市中心。当天下午,法国勒克莱将军奉命接受德军投降。
巴黎的解放是诺曼底战役的结束。德军有40多万人伤亡和被俘。德国再次被迫两线作战,陷入了苏联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灭亡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如:半截蜡烛,一两百字
意大利人的那些****
在二战时,意大利是与德、日三国组成的法西斯同盟,号称“轴心国”,德国对意大利的参战是抱著一种矛盾的心态的,这种心态反映的就是德国军事爱好者给予意大利的评语的一个笑话——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与法西斯作对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20个师的力量;但意大利要加入轴心国,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他!!
看完下面关于意大利的介绍,你就会明白了……
关于“吃货”
1.有什么办法能在战场上也吃到美味的食物吗?在这一信念之下,当其他国家都在忙着开发新型武器时,意大利因为想要吃好吃的军食而发明了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法…让联合国大为震惊。
2.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战场上因为肚子饿,全军煮意大利面吃,然后全军被敌人轻松俘虏…
3.午餐时间战斗会停止,PASTA吃完了就会失落地躲到战线后方…(PASTA为意大利面)
4.意大利的军服是绅士装,并且从全世界购入了3000万吨红茶。
意大利某著名红酒的包装上有“喝醉了便不会畏惧战斗了”这样的宣传语。
在被敌军缴获的物资中,红酒比弹药的数量还多。
5.意大利抓到的俘虏每天都能吃豪华套餐……一个英军飞行员被意大利抓获,投入了俘虏集中营。
当天晚上,他在监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
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
“这就是所谓最后的晚餐吗……”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将校出现在他面前:“昨天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将校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
这绝对不是有意虐待俘虏,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谅那位出错的看守吗?”
6.某俘虏营的意大利越狱了,因为没有PASTA吃,他们跑到了另一个有PASTA的俘虏营,后来,之前的俘虏营向他们保证会提供PASTA,于是他们又回去了…
7.德军在沙漠中接收到意大利的救援请求,派出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前往救援。
当他们与意大利会合的时候,发现对方正用宝贵的水煮通心粉…
关于“投降”
1.北非一场战役中,为数不多的英国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刚开始时,意大利还开炮还击,但过了两三分钟就突然停止,摇白旗投降…事后英国人问其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回答: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
2.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总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
3.5000人的意大利军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
4.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Ach!Diese sü?en italiener。
1.1943年盟军攻到意大利家时,迎战的是德军…
2.才加入轴心国,轴心国就哭着向他们道歉。
3.最惨的应该是德国…还是在北非,隆美尔发现了一个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英国战俘营,就本着同志友爱来进行救援,结果,枪声一响,意大利人就跟着英国人跑…
4 意大利一个整编师被287个美国人包围了,德国出动了3辆坦克进行救援,战胜了冒进的美国人。
但在意大利童鞋完美的步坦配合下,美军跑掉了274个人…
5.德国人对理想战争的定义是:用德国的武器,苏联出冬季装备,英国出夏季装备,美国负责伙食,法国提供娱乐,由芬兰人掩护侧翼,而当面的敌人的是意大利人。
6.没发现意大利已经参战的同盟国也不少。
7.意大利对德国最有贡献的一次恐怕是在它投靠同盟国之后——意大利的装备被德国洗劫导致德国当年军工生产达到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为家庭主妇,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全家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国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尽头,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子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心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吗。”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的般会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的坐待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葵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你这么大地小女儿。”杰葵琳镇定地吧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婉若清风”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勇气 白求...
文章不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内容很有帮助